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日本央行副总裁西村清彦在8月21日表示:地产泡沫、人口结构变化和贷款增长迅速会加大一国遭遇金融危机的概率,而中国正进入这方面的“危险区域”。

  类似的观点也反映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教授一平藤原在同一天的讲座: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任何对澳大利亚的经验教训?”。 西村清彦和一平藤原的观点的核心内容是:鉴于历史上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经济衰退经验,健全的房地产市场,充足的劳动力和正确财政和货币政策,对避免进入经济衰退至关重要。

  西村清彦和一平藤原的观点对中国经济的危险发出了最强音。中国面临同样问题。

  现在中国经济和这20年的日本非常相似:房地产市场长期火热,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减少,部分企业转移到越南等新兴国家,并持续受到这些国家的挑战。如果西村清彦和一平藤原的理论是正确的话,中国经济至少在房地产市场和劳动力供应上出现了进入长期衰退的征兆,而货币和财政政策如果不当的话,很有可能像日本一样陷入经济的长期衰退。那当前的政府的工作重点应当是集中在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和财政货币政策上。

  我们不否认西村清彦和一平藤原观点中正确的方面: 健全的房地产市场,充足的劳动力和正确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三点的确能够对经济衰退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这一观点只注重经济周期的短期因素例如财政和货币政策,而忽略掉经济成长的长期因素:生产效率提高和提高国内外消费需求。如果我们忽略掉长期经济增长因素,很有可能像日本一样,陷入单一依靠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和期望提高生育率的怪圈。单靠健全的房地产市场, 充足的劳动力和正确财政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以避免衰退,但从长期看,他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作用有限,这将导致经济运行更大的危险。

  我们也不反对在西村清彦和一平藤原提到的三方面努力,这将使中国经济回到快速增长的道路。但过多将精力放在这类短期因素,将忽视经济成长的长期因素:提高生产效率和国内外消费需求。这些短期措施的努力会使经济出现好转,但长期的经济成长仍然缺乏动力。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从日本经济衰退原因的最新研究、中国经济最新数据和宏观经济理论三方面来论述。

  日本经济衰退原因的最新研究

  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上对于日本20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讨论。经济学家提出很多理论来解释关于日本的20年零增长,例如:生产效率提高的停滞,中国的竞争,日元升值等方面。这些问题和中国最近面临的现状非常相似,也容易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表面现象。

  西村清彦和一平藤原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认识上,而最新的经济研究成果对日本经济停滞原因提出了全新的解释。2011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罗德泰尔通过计量模型分析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后,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过去20年内日本的劳动生产力没有显著提高。这一研究在解释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上有突破性的贡献,它推翻了日本经济停滞的传统观点。过去经济学家们都集中于讨论日元汇率、人口减少和新兴国家竞争。日本生产力长期无法提高这一现象,被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却长期忽略。如果日本的生产率可以继续提高,这将帮助日本从根本上摆脱停滞不前的局面。

  宏观经济理论上的解释

  如果劳动效率可以持续提高,这将把相当一部分劳动者从劳动大军解放出来,将间接抵消劳动力不足的影响。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罗德泰尔发现日本的劳动力不足并非是导致日本经济停滞的最基本原因。日本经济衰退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日本人口增长在1985年就已经开始出现衰退。如果劳动力不足是日本经济的最主要因素,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应该发生在同一时间,而事实上,日本经济衰退发生在人口减少数年以后。所以人口衰退并非是直接导致经济衰退的原因。

  从实际上看,也很难靠提高人口增长来刺激经济。历史上,经济学家认识到日本人口增长不足,并且呼吁提高日本的生育率,但从日本的历史经验上来看,提高生育率来解决经济停滞作用非常有限。尽管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期望刺激人民的生育欲望,日本的生育率持续降低,这表明提高人口生育率的难度远超过人民的想象。

  同样的原因也适用于房地产市场。

  当今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超出相当一部分国民的承受能力。但我们设想一下,我们在一个月3000元的工资情况下无法承受房价,如果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劳动者手中的财富不断增加。在未来的一天中,我们的工资达到一个月3万元时,现在的买房难就不是问题了。从现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中国当前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所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完全有大幅度提高的余地,一个月3万元人民币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中国经济的最新发展

  根据汇丰公布最新数据,中国8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初值为47.8,而7月份的终值为49.3。从理论上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低于50的话便代表制造业经营的整体需求及营运均处于萎缩状态。所以根据最新的经济数据,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当前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非常弱。扩大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是当前的最重要的问题。

  走出经济的迷局

  期望改变货币政策来避免进入经济周期衰退的观点是短浅的。我们主张当前中国经济危险更多来自与长期的经济成长因素, 而不是短期的因素,例如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中国政府应提高企业技改方面的税费减免,鼓励企业工人的技能培训,扩大国内和国外需求这三方面努力。

  第一,提高企业在技改方面的税费减免可以鼓励企业在机器设备的升级上扩大支出,为应对国际竞争打好坚实基础。第二,鼓励企业工人的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最直接生产效率,把一部分劳动者解放出来。第三,扩大国内和国外需求可以最直接刺激经济,这很难完全靠宏观经济手段解决,必须有微观手段配合。

  我们必须从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表面现象中,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并走出这一迷局。如果中国也像日本一样,只关注短期的表面现象例如汇率、劳动力、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国家竞争,而忽略对劳动生产率和消费需求增长,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像日本经济一样:身陷不幸,但不知道自己不幸的原因。

话题:



0

推荐

蒋强

蒋强

1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现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府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2011年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府与管理学院博士学位。曾经获得首届教育部与科技部春晖杯二等奖,2009年国家优秀留学生奖。 曾担任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建模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项目成员,广西第九届青联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与宏观经济。 联系邮件: jiang.qiang@outlook.com

文章